- 防晒霜的SPF值越高越好吗?
- 防晒霜的SPF值是不是越高越好?
- 防晒的SPF指数越高越好吗?
- 防晒霜SPF值越大越好吗?
- 防晒霜的防晒系数越高就越好吗?
防晒霜的SPF值越高越好吗?
不是。是测量防晒品对阳光中紫外线UVB的防御能力的监测指数,表明防晒用品所能发挥的防晒效能的高低。比如在无任何防晒用品的情况下,在阳光下晒20分钟后皮肤会稍稍变成淡红色,SPF15表示在阳光下晒(15×20)分钟皮肤才会变红;SPF50表示在阳光下晒(50×20)分钟皮肤会变红。
但防晒剂并不是越高越好,SPF值越高意味着防晒剂增多,含有更多的化学成分。国内的SPF值最高只允许到SPF50。
防晒霜的SPF值是不是越高越好?
不是:防晒产品的防晒系数越高,说明防晒能力越强,但并不代表越好。防晒产品防的主要是紫外线,到达地球的紫外线,分为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两种。而防晒霜的防晒系数指的是SPF,SPF代表防晒霜抵抗UVB的能力,用于衡量防止晒红的时间
防晒霜的SPF值不是越高越好。如果是在普通的紫外线环境下,使用普通倍数的防晒霜,防晒指数过高反而容易损伤肌肤。
因为防晒霜使用以后,会使强烈的紫外线发生氧化反应,防晒霜里面的成分就会被蒸发,但如果紫外线强度不大,而我们用的是高倍的防晒霜的话,氧化太慢也会导致我们皮肤受损。
防晒的SPF指数越高越好吗?
并不是防晒指数越高越好。防晒霜是有一定的使用时间的,其实无论高SPF指数还是低SPF指数的防晒霜都是需要补搽而已,只是时间间隔的问题。
要达到高SPF指数的防晒霜所添加的防晒剂油脂和成膜剂更多,肤感可能不好,这可能会对我们的皮肤造成“负担”。出于对皮肤的安全性考虑,还是选择定期补搽较好。
高SPF指数的防晒剂比较适合在夏季户外紫外线强烈的工作下使用,或者是海边户外运动。平时工作在室内时可以用低SPF指数的防晒霜。因此,我们要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和皮肤来进行选择防晒霜,并且定期补搽。
防晒品的SPF值不是越高越好
防晒品的选择
防晒剂在吸收紫外线的同时,对皮肤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,SPF数值(防晒指数)达到20以上的防晒产品含有二氧化钛,会产生皮肤的负担,所以大家选择防晒霜并不是防晒指数越高越好,要根据工作场所、时间及阳光的强度来决定。
伤害皮肤的紫外线分为UVA,UVB。紫外线UVA可以直达肌肤的真皮层,破坏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纤维,将我们的皮肤晒黑。紫外线UVB长期或过量照射会令皮肤晒黑,并引起红肿脱皮。防晒品中SPF值是指对紫外线UVB的防护参数,PA值是指对紫外线UVA的防护参数,所以在防晒品的选择中仅注意SPF值是远远不够的。
SPF是指对紫外线UVB的防护时间,SPF1就代表防护时间大约20分钟,如果你的防晒产品上标注着SPF15就代表防护紫外线UVB的时间为300分钟左右。
PA是指对紫外线UVA的防护时间,PA的强度用+来表示,多一个+表示有效防护时间延长.PA+的有效防护时间大约为4小时;PA++有效防护时间大约为8小时;PA+++超强防护。
防晒霜SPF值越大越好吗?
防晒系数不是越高越好,防晒系数只能说明防晒能力越强,但并不代表越好。
不是:防晒霜的防晒系数指的是SPF,SPF代表防晒霜抵抗UVB的能力(紫外线分为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两种),用于衡量防止晒红的时间。例如SPF1代表可以防晒约15分钟,SPF2为30分钟,SPF30则为30*15=450分钟。
防晒霜的防晒系数越高就越好吗?
防晒产品的防晒系数越高,说明防晒能力越强,但并不代表越好。
防晒产品防的主要是紫外线,到达地球的紫外线,分为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两种。而防晒霜的防晒系数指的是SPF,SPF代表防晒霜抵抗UVB的能力,用于衡量防止晒红的时间。我们举例来说,SPF1代表可以防晒约15分钟,SPF2为30分钟,SPF30则为30*15=450分钟。
虽然SPF值越高,代表防晒红的时间越长,但是并不是越高越好,原因主要是:当SPF达到一定数值后,防晒能力增强的幅度有限。有研究数据显示,当SPF值超过50之后,随着SPF值增大,其遮挡UVB的力度上升的很小。
SPF值从30增加到50,它遮挡UVB的能力只增加了1%;而从50增加到100,遮挡UVB的能力也只增加1%。但是,为了1%的遮挡力度,防晒霜的防晒剂成分就会增加很多,无形中会增加发生皮肤刺激或皮肤过敏的风险,得不偿失。
另外,选择防晒霜不能单纯看SPF,还需要看另外一个指数—PA。PA代表防晒霜抵抗UVA的能力,而UVA才是皮肤的主要“杀手”,它可以逐渐将皮肤晒老化,出现色素沉着、肤色不均、细纹,甚至皮肤癌。所以还需要注意选择有抵挡UVA能力的防晒霜。
PA的防晒力度一般用“+”表示,“+”表示可延缓晒黑时间2-4倍,“++”可延缓4-8倍,“+++”可延缓8倍以上。但同样防晒力度越强,发生皮肤刺激和皮肤过敏的风险会相对增加。